清 官 难 当
刘 斌
我有一位朋友,总是埋怨在位的父亲。父亲是一个单位的县太爷,还任一年就要离休了。儿子要求父亲为他批点建材做生意,父亲拒绝了;儿子又要求父亲将其妻,也就是这位县太爷的儿媳调到父亲所管单位机关工作,父亲也拒绝了。从此,儿子再也不理睬父亲,且常常出言伤害父亲,并说父亲是一个老顽固,太正统了,马上就要离休了,又不能再升官,干嘛那么正规,图什么?不识时务。由此看来清官确实难当。
据《柳南随笔续笔》记载,清朝鱼希直为开封守时,廉明正直,辞官还乡之日,随身仅一竹箱,内有八两俸银。由于鱼希直为官清廉,故而家境贫寒,一日三餐难以为继,以致“家人愠见”,弄得鱼希直在妻儿面前抬不起头来。晚年生病时无人护理,鱼老先生只好在床头悬上两根绳子,老妻送饭来,讥讽道:“清官,麦粥在此”,他就拽着绳子艰难地爬起来,吃完后再拽着绳子躺下。真可谓晚景凄凉!
笔者虽然不希望当今的公仆们为官清廉到像鱼希直那样,弄到“麦粥在此”的窘地,但还是提倡公仆们为官清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于养廉与俸禄之间的关系,那是另一个话题。笔者感到遗憾的是,人们都希望为官者廉洁奉公,为官一方,造福于民,却又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刁难清官,特别是亲人的热嘲冷讽。像鱼妻对待鱼希直那样,像我这位朋友对待其父亲那样,这清官也是实在难当,生而无趣了。
我很敬佩我这位朋友的父亲,能够顶住亲人的压力,容忍亲人热潮冷讽的孤独,在世风不纯的今日是很不容易的。试想,批点建材给儿子做生意,虽是以权谋私,却也不犯法;将儿媳调到机关工作,更是不足挂齿的区区小事。可是,他没有这样做。正如他儿子的责怪:“图什么?”他图的是党性,他图的是公仆的本质,他图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如果公仆们都能像我这位朋友的父亲那样为官,无疑,世风纯,腐败少;经济健康发展,赤旗永远鲜艳。
笔者敬佩之余,呼吁人们少一些私心,多一份爱心对待和支持清廉的公仆,特别是亲人的爱心。
﹡作者:刘斌,男,安徽众佳律师事务所律师,铜陵学院客座教授,铜陵广播电视大学客座教授。
- 上一篇:也 许
- 下一篇:参 加 律 师 日 感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