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佳所的由来和变迁
金 华
今年年初,在所内合伙人会议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众佳律师事务所成立十周年庆祝仪式的议题,才陡然发现,不知不觉,众佳律师事务所已经十周岁了。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十年里,我已从一个瘦削的青年步入到满头杂白头发、体态臃肿的中年大叔的行列了,所幸的是,众佳所也不是当初那个蹒跚学步的婴儿,已成功跻身铜陵地区最大及有着较好知名度和口碑的律师事务所的行列了。作为众佳所的创始人之一,回顾这十年的历程,心头实在难以平静,特写下这一篇小文,也算是为众佳所的过往留一份纪念吧。
根据安徽省司法厅的批复文件记载,安徽众佳律师事务所于2006年7月3日成立。回想起来,当时律所的成立颇有些迫不得已的味道。1998年,我从黄卫国律师事务所调入铜陵金都律师事务所,当时的金都所还是国办性质的律师事务所,我们的身份似乎还是国家工作人员;2000年左右,司法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进行律师事务所的改革,将律师事务所的国有资产收回,将律师完全推向市场,鼓励成立合伙或合作制律师事务所,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和赵礼平、张乃器等金都所的律师办理了辞去公职、辞去现职的手续,在现任律协会长叶齐律师的带领下,大家经过改制,共同合伙创办了安徽华皓律师事务所。而此后,华皓所毫无争议地成为当时铜陵地区最大的律师事务所(没有之一),但好景不长,2006年,由于之前国办所改制时遗留的一些问题很难处理,华皓所经合伙人会议决定予以解散,华皓所的各位同仁自由组合,各自加入其他律所或是成立新所。我记得最初我和赵礼平并没有自己成立律所的想法,只是想着加入到哪一家律所里就可以了,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就加入事宜与他人达成一致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考虑成立一家新所,但依照规定,成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必须要有至少三名合伙人,而此时其他律师都已寻找或成立了新的律所,并且距离司法厅要求新所注册的期限已没有多少时间了,而我们还短缺一人,无法满足新所成立的条件。有一天晚上九点多,我和赵礼平在圣玛莉茶楼边喝茶边商议,到哪儿才能找到那第三名合伙人呢?情急之下,我们打电话给了陈强,当时陈强已经和民义律师事务所签订了相关协议,已定好在民义所执业了,但他听说我们的困境后,没有任何犹豫,很干脆地就答应了。我至今还记得,众佳所名字中的“众”字,当时就是考虑到只有三个人,才在为律所取名时定下的。之后,我们三人找场地、办验资手续、拟申请报告,至省司法厅批复文件下达,
安徽众佳律师事务所方宣告正式成立。
众佳所成立至今,在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的同时,也经历了太多的变迁。现择两个小方面来谈一谈律所的变迁。
一是人员。可能最初成立的时候体会到缺人艰辛了吧,我对人员的变迁格外有感触。众佳所成立之初,就我和赵礼平、陈强三人再加上聘用的会计,感觉不像一家律师事务所,倒有点像一间小手工作坊,有时赶上三人去开庭或者出去办事,所里仅剩会计一人在那枯坐。幸好不久之后,刘斌、余俊新、谈春明、张乃器、项多章、左冬生等人纷纷从各自所在律所或单位辞职,加入到众佳所的阵营之中,众佳所的人员才日益增多。而老大姐张丽娟的加入使得所里的内勤井然有序、所里的财务规范完整;黄世亮、倪旸、余永阳等年轻律师的加入更让众佳所充满了活力。目前,众佳所已有二十多名专、兼职律师了,在铜陵这个不大的地级市的律所当中,人数算是最多的之一了。
二是场所。众佳所成立之后先后换过四个办公场所。成立之初,受各方面条件限制,我们经多方询问,方在石城大道物资大楼三楼最里面向阳光会计师事务所租用了几间办公室,在阴暗的走廊的里面挂上了众佳所的牌子,当时的办公条件可以说是极其简陋了。之后,随着业务的开展及人员的增加,我们将办公地点移至石城大道旁科华建设公司楼下的办公楼内,我们在那租了一层,面积可能在2、300平方米。几年之后,所内合伙人以个人名义出资购买了位于石城大道与义安大道交叉口的顶层两层共计520平方米的办公楼,经过装潢之后,2010年,众佳所搬入办公,这一处办公场所位置很好,但缺点是面积不大,并且楼层高还没有电梯,停车也不方便。2015年,经所内合伙人商议,我们又购置了位于万锦新城大厦约1000平米的办公场所,现在的众佳所,拥有宽敞明亮的办公环境,已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
人员和办公场所的变迁仅是众佳所众多变迁中的一部分,但这些变迁与众佳所的成长密不可分,既在变迁中成长,也在成长中变迁。在每一次变迁中,众佳所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向前进了一步。在社会经济不但发展、法律服务业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我想,这种变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在全体众佳人的努力下,众佳所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信。